编者按:“匠心润心”是“匠心工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淬炼育人智慧的精品案例库,全体辅导员以九大职责为经纬,将育人实践凝练为“有温度、有解法、有共鸣”的教育叙事。案例通过真实生动的育人故事,聚焦学业预警转化、心理危机破局、网络舆情疏导等典型场景,系统展现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智慧。每个故事都深刻诠释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生动呈现了辅导员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构建“扶困、扶智、扶志”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本案例库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实践参考,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高职院校学生情感挫折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案例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小李的情感危机为例,完整呈现了“发现-评估-干预”的全过程,构建了“心理疏导-认知重建-行为矫正-社会支持”四位一体的干预模式。通过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协同、家校联动等机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心理重建,为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一、案例介绍
小李,男,20岁,是某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喜欢独自研究汽车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充满热情。小李与女友小芳是高中同学,两人一同考入了这所高职院校,但专业不同。小李对这段感情非常投入,他经常在课余时间为小芳准备惊喜,如制作手工礼物、安排特别的约会等。然而,最近小芳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她觉得小李太过内向,缺乏生活情趣,这使得小李感到极度痛苦和失落。
失恋后的小李情绪低落,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他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一次深夜,小李在情绪失控下用小刀划伤了自己的手臂。这一行为被他的室友发现,室友立即通知了辅导员。辅导员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随即带他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在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对小李进行了初步的心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小李存在中度抑郁情绪和一定的自杀风险,需要立即进行干预。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同理心,与小李建立起了信任关系。小李在咨询过程中逐渐敞开心扉,分享了与女友分手的细节,以及他对此的感受。
小李表示,他觉得自己在感情中付出了很多,但最终却遭到了抛弃,这让他感到极度的自我否定和绝望。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小李认识到他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失恋的痛苦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二、工作过程
(一)案例背景
小李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工人,以其朴实的劳动支撑着家庭,营造出一种以勤奋和节俭为核心价值观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较为严格,小李作为家中的独子,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父母期望他能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小李表现出了对机械和技术的浓厚兴趣,他的这种兴趣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然而,小李的父母更专注于物质生活的保障,而在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上投入较少,家庭的经济状况限制了小李参与更多社交活动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李在经历了失恋之后,他的情绪和行为受到了显著影响,这与他的家庭情感氛围、教养方式、沟通模式等方面密不可分。
(二)案例事件
小李因性格内向被女友提出分手后,陷入持续情绪崩溃状态,表现为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症状及学业下滑。在某个深夜情绪失控时,他用小刀划伤手臂进行自伤,该行为被室友及时发现并上报辅导员。经心理咨询中心评估,显示其存在中度抑郁情绪和自杀风险,咨询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帮助其认识到“自我否定”“未来无望”等消极认知的非理性特征,并疏导其理解失恋痛苦的正常性。该事件完整呈现了高职学生从情感挫折到心理危机的发展轨迹,以及“同伴发现-教师介入-专业干预”的三级响应机制运作过程。
(三)工作内容
1.初步评估与建立咨询关系
在首次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小李进行了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他的情绪状态、行为模式、自杀风险以及社会支持系统。通过这次评估,咨询师发现小李存在中度抑郁情绪和一定的自杀风险,需要立即进行干预。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同理心,与小李建立起了信任关系,为后续的咨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情绪宣泄与表达
在咨询的早期阶段,咨询师为小李提供了一个安全抱持且无评判的环境,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小李在咨询中分享了与女友分手的细节以及他对此的感受,包括感到被背叛、孤独和自我价值的怀疑。咨询师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小李认识到他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失恋的痛苦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此外,咨询师还引导小李通过艺术疗法,如绘画和写作,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作品,这不仅帮助他宣泄情绪,也为他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新途径。
3.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小李识别和挑战消极思维模式,帮助小李小李经常有“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伴侣了”等不合理认知。咨询师通过引导小李认识到这些想法的不合理性,也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反应模式与原生家庭的关联,从而增强他对自身行为和情绪的理解和控制,并帮助他用更积极、现实的思维来替代这些消极想法。例如,咨询师引导小李关注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经历,以及他对未来职业的热情和承诺,从而重建他的自我价值感。
4.情绪调节技巧训练
咨询师指导教授小李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情绪日记等。通过定期练习这些技巧,小李学会了如何在情绪波动时自我安抚,减少自伤的冲动。咨询师还特别强调了正念练习的重要性,教导小李如何通过正念冥想活在当下,减少对过去的后悔和对未来的担忧。
5.行为干预策略
咨询师与小李一起制定了行为干预计划,包括替代自伤行为的健康活动,如运动、绘画、音乐等。小李选择了跑步作为主要的替代活动,每次情绪波动时,他都会去跑步,以释放情绪和压力。此外,咨询师还鼓励小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来增强他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效能感。
6.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咨询师鼓励小李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联系,增强社会支持。小李开始主动与室友交流,参加班级活动,逐渐融入了校园生活。咨询师还与小李的辅导员合作,确保小李在校园中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关注。此外,咨询师还引导小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帮助他人来增强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生活的意义感。
7.后续跟进与评估
咨询师定期与小李进行后续咨询,评估他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改善情况。通过持续的跟进,咨询师发现小李的情绪逐渐稳定,自伤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咨询师还与小李一起设定了长期的心理康复目标,并制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此外,咨询师还为小李提供了一份“应对危机计划”,以帮助他在遇到未来的心理挑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三、工作成效
小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他的改变是显著的。以下是具体的成效:
1.情绪稳定
通过定期的情绪宣泄和情绪调节技巧的训练,小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不再频繁地陷入悲伤和绝望的情绪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
2.自伤行为的消除
小李的自伤行为在咨询后的两个月内完全停止了。他学会了使用跑步和其他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而不是通过自伤来寻求暂时的解脱。
3.社交能力的提高
小李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他的社交圈逐渐扩大。他不仅与室友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还参加了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结识了更多的朋友。
4.学业成绩的提升
随着情绪的稳定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小李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学业上。他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5.自我认知的增强
小李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人的看法,而是自己的内在品质和努力。他开始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未来的挑战。
6.生活质量的改善
小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他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这些都有助于他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四、经验启示
1.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小李的案例再次强调了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在个体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止问题的恶化,减少自伤等风险行为的发生。
2.综合干预的必要性
单一的心理咨询方法往往难以满足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小李的案例中,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训练、行为干预策略等多种方法,这些综合干预措施共同促进了小李的心理康复。
3.社会支持的作用
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小李在咨询过程中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同学的支持,这些支持帮助他更快地走出了心理困境。
4.持续关注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小李的案例中,咨询师通过定期的后续咨询,持续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改善情况,确保了咨询效果的持久性。
5.专业发展的要求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对于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至关重要。小李的案例中,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对于他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综合整个案例,我们深知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情感挫折和心理困扰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个案例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
作者简介:李佳,女,中共党员,心理学硕士,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